尊敬的诸位法师,诸位长辈、朋友,大家早上好。刚刚讲到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我们也看到很多家族的兴盛,最主要的关键也在孝悌传家。在明朝的时候,有位读书人叫吴子恬,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母,因为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。结果后母对待他不是很好,常常会骂他。他也长大,也娶了太太,常常这么对待他,他内心就不舒服,有怨气,就想找这个后母理论一番。这样的情况他的太太看到了,诸位长辈朋友,假如你是太太会怎么做?他要去找他后母理论,找他父母评理,这个时候太太会怎么做?好,我跟你一起去,等一下,我先抄家伙。那就麻烦了,这个家败相已露。
俗话说「妻贤夫祸少」。妻子贤德,很多家里的灾难就可以把它化掉。之前听到一个个案,真的也是让我们很难受,也是觉得伦理道德教育太缺乏。有两个兄弟,父母也老了,父亲领了九千块钱退休金,人民币九千块钱这一笔钱。后来父亲去世,因为父母疼幺儿,就是说跟小儿子住一下。母亲跟小儿子住的一段时间,这个小儿子不孝,给母亲吃的东西都有点跟给猪吃的差不多。他的哥哥看不下去,就赶快把他母亲接到自己家里来奉养。接回来以后,这个大嫂有意见,你看妈妈接来奉养,九千块还在他那里,最起码要一半分给我们才对。就在那吵。给四千。后来这个弟弟跟弟媳妇拖了很长时间都没给,怎么办?算了!「财物轻,怨何生,言语忍,忿自泯」。真的《弟子规》慢慢去体会,每句对自己也好、对家庭也好,都是兴衰的关键所在。
结果这个大嫂不服气一定要钱,这股怨气连孩子都受影响。孩子读大学,听到妈妈讲这些事情,就很气愤,找同学要去打他叔叔,去了。诸位长辈朋友,他念什么?大学。念大学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事情?有没有教他做人?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培养出来的是这样子解决问题的孩子。到了叔叔家,叔叔不在,他脾气还很大,拿着砖块把叔叔家的玻璃砸碎一些,然后就气冲冲走了。这个婶婶就在家里面。叔叔后来回来了,看到这种场景这么狼狈,怎么回事?这个婶婶就说:你看你那个侄子都不怕死,他要跟你拼了,看你有没有胆量跟他拼?又搧风点火。
这个叔叔以前是杀猪的,拿着刀就冲到他哥哥家里去,一到了就把他这个侄子还有他侄子的朋友砍成重伤。他的大哥知道情况,赶快赶回来,一把把他弟弟抱住:弟弟,兄弟有什么话不好说的?不要这样!大哥把手松开了,这个弟弟一转身连刺了好几刀,刺穿了肺,倒下去血滩,还没送到医院就已经断气了。而他的老母亲从头到尾都在旁边。人不理智到他母亲在旁边,他做兄弟相残的事,他母亲已经肝肠寸断都感觉不到。这个孝道跟伦理道德的教育不再赶快推展,这样的悲剧真的没有办法遏止。
我们来冷静的看这个情况,这里面任何一个人,可能在过程当中都觉得他是对的,有没有?其实他们都错了,脾气上来的时候都是自己有理,事实上都是自私自利,都是自己的习气在做主,都错了。而这个过程当中只要有个人理智,这个悲剧就化解了。真的,你看假如大嫂说算了,不要这个钱。没事了。假如这个儿子遇到这个情况:妈,别计较了。那这个事情就没了。假如他的儿子去找同学的时候,他的同学说:怎么可以这样对叔叔?算了!家和万事兴。事情没了。假如侄子去了以后,这个小婶有修养,算了,我们钱赶快拿一些去,也尽我们一些心力。只要任何一个人是理智的,这个悲剧就不会上演。从这里我们感觉到什么最紧迫?教育最急迫,教学为先。
这是一个情况,我们看到吴子恬他的太太贤德,只要家里起争吵,这个家就要败了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说的「伦常乖舛,立见消亡」。我们人生过程当中,有没有遇过哪个家族吵架愈吵愈兴旺的?不可能!其实人生有很多道理不见得要别人告诉我们,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就知道,不可能愈吵愈兴旺。大家有没有看过哪个家族因为分遗产分很多,这个家族兴旺的?我看也没遇过。可是为什么明明都摆在眼前的事情,我们还是在那里只为了给孩子留遗产,只为了在那里争口气,那就太不理智!当下他的太太劝他不可以这个样子,要忍着为大局着想,忍得下来家和了,忍得下来,你的修养就传给你的后代了,你的后代就打从心里佩服你。我们有没有遇过哪个后代这个妈妈很会吵架,孩子说:妈,你真有本事,真会吵!我看没有。很会吵架的妈妈,孩子看到她,头都低下来,摇头。是啊!应该是用德行让孩子佩服才对。
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,当下因为父亲留了一些财产,他的继母把千金都私吞了,又把田产分成三份,比较好的两份自己跟自己生的儿子拿去,最差的那一块地留给吴子恬。吴子恬实在受不了:我一定要去找她理论,找她分个高下。这个时候太太又出现了,诸位长辈朋友,你假如是太太,会怎么处理?你看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,而是什么?抉择,这个抉择错了,整个家族的命运就不一样。马上太太还是阻止他,不可以这么做,家里人对不对,还不是第一重要的事,我自己首先要做对。对了,正己才能化人;假如他不对,我也用不对的方法,那乱成一团就完蛋了。现在我们去看大部分家庭都没有理智,一些事情就闹得鸡犬不宁。
正己很重要,我们先守我们的本分。说实在的,福气、财富绝对不是争来的,该你的跑都跑不掉,真是这样。我记得我们有位朋友,他学习成绩很好,大学里面的教授都非常欣赏他、支持他,都已经打算把他派到日本知名的大学去读硕士、博士。可是因为他的同学跟他讲了一句话:这次机会我们公平竞争。这都是四年的老同学了,一听,他心里很难受。你看他同学都很怕他得到这个机会,而且说公平竞争。其实说实在的,他是十拿九稳,但是面对这样的友谊,他觉得很难受。他就跟教授讲,这个机会我不要了。那教授很惊讶:都给你栽培那么久了,你怎么不要?他也没解释,后来这个机会就给了他这个同学。他这个同学也是拿到博士。
但是你看他的礼让,他这个朋友会记多久?会记一辈子,他也会把这分感动往后去处事待人。而他好了,放下了,过没几个月学校又接到一个机会,比这个机会更好。真的,人明理了日子就很好过,「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」,该你的都跑不掉。他就去了京都大学,他是京都大学博士毕业回来的。
这个做了以后真有感觉,不是想出来的。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去考代课,我考三十三名,我同学考三十四名。我们去填志愿,只录取五十个人,我同学排我后面。我们要去填志愿,三十二名上去填了,刚好弥陀国小有两个名额,我回头看看同学:我们两个去弥陀国小当同事。我话说完,头一转过来,三十二名把弥陀国小填掉了。你看人生什么时候考试?我这个同学的女儿才不到一岁,她又当妈妈,我一站上去,其它剩的名额不是上山就是下海,不是在海边就是在山上,比较近的填完了。她的家又住在冈山,离弥陀也比较近。我站上去看了半天,那些学校我也不认识,就填了龙肚国小,就下来了。那个同学回去跟她妈妈讲:我这个同学是学传统文化的,把这个机会让给我。
结果我填的那个龙肚国小是全高雄县最漂亮的一所学校。大家有没有待过学校里面还有一座山?下班后还可以爬一座山,我们学校就是这样。所以人真的是这样,有舍有得。在那一年同事、同仁就像家人一样,常常拿好吃的来给我们吃。当然我们也都是不会跟同仁计较。看那些同事孩子还小,赶着当导护赶得实在是精疲力尽,我又住在学校没啥事,我说:你别赶了,这个礼拜我帮你当导护。你看到他这么辛苦,你还不帮忙,一帮忙他很感谢,其实我们哪有损失!都是收获。因为刚去的时候跟学生也不熟,你有跟学生接触的机会,愈信任你才愈能给孩子引导,创造一些机会跟孩子建立好的关系。
结果我去的那是客家村庄,我也不会讲客家话,我就学了一句话叫「我听不懂」,因为我怕那个家长跟我讲半天,我要赶快跟他说我听不懂,他才不会继续说。但是人与人的沟通又不是只有言语,一切的这种行为都能把我们的真诚表达出来。
我去导护站得可乐了,站的时候那个车子开过来,小朋友还没下车,我们赶快服务大众,把车门开起来;小朋友!拿起来,书包都还没背好,赶快帮他背书包,帮他拉好。那个家长本来都没笑容,帮他做那几个动作,笑得多开心。别人开心,我们也开心。我记得刚开始站的时候,看到一个妈妈,那个表情就是人家欠她很多会钱,真的一点笑容都没有。更让我惊讶的是坐在她后面那个儿子跟她一模一样,那个身教太厉害了。那个孩子其实很可爱,白白胖胖的,走下来,然后我就赶快帮他弄好,摸摸他的头,他进去了。第一天他妈妈都没有笑容,第二天还是一样,但是三天、四天就不一样了,最后是还没有到门口,他母亲就主动跟我打招呼了,其实人都喜欢这种和乐的氛围。
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那么酷,都笑不出来,不只不会嫌弃他、不会不舒服,更重要的是,你看一个人婴儿时期,那个笑得多灿烂。一个这么灿烂的笑容,最后变成这样,请问他这几十年多少煎熬?你去体恤他的时候,人与人的距离、隔阂就不见了。今年过年我在庐江拜年,沿路一看到人:新年好!好多场面都出来了,你给他鞠躬,你看这个社会人情味要恢复,看半天回过神来:新年好!有的,新年好!新年好!没有反应。愈没有反应,愈让我们觉得传统文化更要复兴,是不是?怎么可以让我们的同胞过那种,没那么严重!那种连笑都笑不出来的日子,那都是忧郁症的高危险群。有的也不一样,你跟他新年好,他突然回过神来:新年好。然后你走了几十步以后,突然看到那个人跑过来,因为他打完招呼跑进他家里把糖拿出来。然后在后面追你:来来,吃个糖。所以真理都靠自己去印证,「敬人者人恒敬之,爱人者人恒爱之」。
刚刚跟大家讲到要记住第一句话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你看那天我们礼敬别人,得到这样的礼遇,一天甚至一辈子都觉得很喜悦。「有朋自远方来」,你们好象没有乐的感觉,你看一百多个有朋自远方来,这么不容易,「不亦乐乎」,而且要让这几天的时光化成永恒。我不是在说笑话,要有这种心境把每个人好的行为风范印在我们的心上,见贤思齐。《弟子规》就是生活,「见人善,即思齐」。「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」。真的,当你在走这条康庄大道跟随波逐流不一样的时候,有没有一开始人家都支持你、一开始人家都赞叹你?不可能!最多答案是你头壳坏了,有点不正常。这个时候人家不了解没有关系,甚至于我们来上课,可能很多家里人都还不谅解,是吧!这个时候都要人不知而不愠,这个时候最重要的要求自己,不要求别人,就舒坦了。
而且一个君子不难受人家不信任自己,但是他一定信任别人,这才是君子的态度。所以我在学校,你看这么好的机会就可以去招呼这些孩子,照顾这些孩子。结果有个小朋友突然有一天说:老师,我跟你讲一件事,你不可以生气。没事,你说。他说:老师,你这几天站导护,我妈妈看到你,说你好象要选立法委员。我哪有像要选立法委员!立法委员那个笑容是投我一票,投我一票;我们的笑容是没有利害关系的,我们是发自内心灿烂的微笑。不过这个孩子说的也很有意思,你看家长都在看,当家长对我们的印象是这样的时候,他也比较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。那我们也是安人家父母的心,也是对得起人家父母对我们的信任。
说实在的,人生苦,苦从哪里来?不明白道理来的、患得患失来的;真明白种瓜得瓜,只想着如何种好的善因下去,哪还去担心什么结果干什么!所以吴子恬太太也很豁达:没有关系,不要争,我们就好好干,这个地虽然不好,但要吃饭也不是难事。就很刻苦的辅助她的先生经营家庭。过了没几年他的后母还有弟弟财产全部都垮了,因为他弟弟又染上赌博,输光了。这个时候吴子恬要怎么做?这个时候吴子恬能不能说:苍天有眼,你们还有今天!这么干就被人家笑死了,毕竟也是你弟弟,血浓于水。这个时候太太马上:你还愣在那里干什么?赶快去把后母跟弟弟接回来。你看世间人假如逞一口气,那我不是吃亏了吗?他以前怎么对我的?其实说实在的,把别人的不对放在心上,那是最傻的,「恩欲报,怨欲忘」。其实能把怨放下了,我们的孩子心量一定非常宽广。
讲话很重要,「少说抱怨的话,多说宽容的话,多说感恩的话」。「抱怨形成仇恨」,抱怨不只自己形成仇恨,连下一代都对上了。「宽容乃是智能」,你看他太太当下是宽容,智能来了,福报就会来。因为我曾经接触一些年青人,跟他们谈话的过程,他们也觉得这些学问很好,仁义礼智信很好,懂得去关怀别人是第一等学问。他说:老师,这些道理都很对,我也很认同,可是我爱人都爱不起来。你看连爱人都那么困难,这是结果,原因在哪里?一了解原因,因为他的母亲在他们成长过程当中都讲婆婆的坏话、讲小姑的坏话,批评很多他的长辈、埋怨他的长辈,这个怨气一下就转到他的身上。所以人要理智,要瞻前顾后,不可以逞一时的情绪,可能孩子健全的人格都被我们这些错误的态度给影响了。他连对自己的奶奶,甚至对自己的父亲都提不起恭敬的心,他还能去恭敬谁?这个影响太深远了。
我们一个为人父母、为人老师的人,那个视野要看孩子的心地,要看孩子一生的格局,这样才能真正利益到他。我们中心最近去的有几位老师,他们能去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,他不见得来自健全的家庭。他的父亲也是不负责任,可是他的母亲一点埋怨都没有,然后对着她的孩子讲:他就是你的父亲,你就是要孝顺他,没有其它的说法。母亲那种坚持正气,也让孩子不敢埋怨他的父亲。后来他的父亲生病,要去世了,母亲还带着孩子去给他父亲助念,还让孩子念《地藏经》。这都是很好的家教。
我们去想想范公的家族兴旺一千多年,可是我们要冷静,范母那个时候遭遇的是什么情境?她带着二、三岁的孩子,孤儿,她的先生去世了,整个家族不愿意收留他们孤儿寡母。所以范仲淹的成就最根本的功劳是他的母亲。圣贤人都是圣母教出来的,都是贤妻辅助出来的。一个人有再好的根性,他要成圣成贤都不能缺好的母亲、好的太太。我们古代都强调「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」,闺阃就是女子住的地方;「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」,天下的安定女人家操之一大半。我相信我们男同胞也没有意见,因为我们都是妈妈教出来的。真的是这样,我们很冷静去思考自己这些好的人生态度,真的都是父母的身教给我们教诲出来的。
这句话也不能白听,生女儿的举手,举好。你们都没有女儿吗?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,天下的安定就交给你们。你看一个好的女子出来,她只要出一个范仲淹就可以安定一方,他一表演出来,四面八方的人都以他为榜样。当时候大舜有德行,他搬到哪个地方去,他一个人去一年成郡,就变成一个聚落;二年成邑,就变成一个县;三年成都,就像都市,像高雄、台北这样。那个德行,「道之所在,天下归之」。其实我们这个世界、我们这个民族假如出十个范仲淹,绝对复兴。其它九个是谁我们不管,其中一个就是我们教出来的,好不好?
刚刚讲到我们的一言一行,甚至我们的起心动念都会影响我们下一代。要好的下一代,少说抱怨的话,多说感恩宽容的话。所以我们家三个孩子跟人家吵架吵不起来、跟人家对立对立不起来,这辈子要找一个看不顺眼的人,找不到。父母的教育!内心没有怨气。我就回想这是结果,那父母怎么教我们的?回想到我常听我母亲讲,你看你们小的时候都没记忆了!妈妈上班比较辛苦,有时候你爷爷看到了说:媳妇,你先去休息,我来哄他们睡觉。我爷爷帮我们摇摇篮,本来用手摇,摇到最后太困了用脚摇,最后练到什么?用脚摇也可以睡觉。这些话是母亲告诉我们的,因为我们忘了,记不得了。可是母亲一讲,一辈子都忘不了。讲到:你们当时候生病很严重,在加护病房,你的叔叔、你的姑姑在外面哭得很伤心,都在那里给你们祈祷。面对这些长辈都纯是一颗感恩的心。我们的人格就在母亲引导我们去看到每个长辈的恩德当中,健康的发展。
而我的爷爷也都是把我们忘记的事告诉我们,你看你母亲多么辛苦,抚育你们三个人,然后还要教小学,那一个班都六十几个人,多辛苦!你母亲我听她同事讲,一遇到下课就昏过去了,睡太少了!每节上课怎么醒过来的?都是被学生摇醒的。老师,上课了!这些话从爷爷的口中讲给我们听,我们也感谢母亲一辈子。
孔老夫子强调四门学科,德行、言语,所以言语这科也很重要;再来政事、文学,这四科。其实政事最重要的就是服务社会。能不能立功,真正为这个社会服务,我们常常说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其实真正有了德行,一定能对家庭社会有功。立德自然就能立功,立功了绝对立言。我们看到「义田记」,是不是范仲淹写的?不是,钱先生写的。他所做的事业让社会大众感动,那个言人家帮他写。所以这个基础,人生有没有意义,关键还在立德。虽然我们讲的是言语的重要,但是也因为有德行才能谈出这些让人舒服,如沐春风的言语。
我们现在把这张「德行言语学」拿出来看一下。第一句我们刚刚讲的「少说抱怨的话,多说宽容的话;抱怨带来仇恨,宽容乃是智能」,智能能看得很深远。「少说讽刺的话」,你看一讽刺,把人家的自信心都打碎了。「多说尊重的话」,我相信你一定行,加油,勿自暴,勿自弃,圣与贤,可驯致。你这么一讲完,你最近怎么这么有学问?原来你在学《弟子规》。《弟子规》就送给他了。有时候要露几招也是应该的,人家才觉得我们有在提升。「讽刺显得轻视,尊重增加了解」,你愈尊重他,大家心里话推心置腹就可以谈出来。所以我们要观照我们是抱怨多还是宽容多?我们是讽刺多还是尊重的话多?
「少说伤害的话,多说关怀的话;伤害形成对立,关怀获得友谊」,你看这个言语的一念之间差异都很大。「少说命令的话,多说商量的话」。这不只在家庭是这样,有时候我们孩子大了,一、二十岁,他都不听我的。有时候我们都用命令,用那种控制的语气,那他毕竟也已经是成年了,你这种方式他当然比较抵触。以至于带我们的下属,其实也应该用比较柔和的态度:你看这样是不是比较好?你一谈出来,你一比较,真的,领导你这想法更好。你不要一下否定他,你有尊重他、你有体谅他,然后又把你的经验很真诚的告诉他,没有人不能接受的。
最后「少说批评的话,多说鼓励的话」。这些其实都可以用在我们家庭当中,也用在我们的企业团体当中。刚好有个小朋友他拿着板擦要去清理,一不小心这个板擦掉到楼下去了,刚好掉到那个学校的死角捡不回来,他就很紧张。老师每天跟他们都有交流,让他们写日记,了解到孩子每天心境的变化,这样好指点他不断的向上长善。说实在的,假如孩子心里想什么,学生心里想什么,我们都不知道,那我们到底怎么帮他们?日记就常常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,每天上来就日记上的一些重要的人生观,老师再给他们引导。所以他去带的这个班四个多月的时间,这个班上的成绩本来是最后一名,一下子就拉到前几名。真的有了德行,他学业自然也会拉得起来。后来因为这位老师他只带了这个学期,他们班之后被打散到各个班上去,其它的同仁很高兴说:你们班现在打散了,到各班去都把礼貌、孝道在班上带头。他也很欣慰四个多月的付出没有白费。
结果这个孩子就在日记上写着:老师,今天我把那个板擦弄下去了。承认了。这个老师怎么给他回?这个时候不是批评、这个时候不是抱怨,第一句话给孩子讲:同学,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,把你的秘密告诉老师。这句话是看到孩子心境。第二句话讲:也感谢你为班上付出的心。因为他拿那个也没有老师要求他,他是主动去付出的,都看他的心。这跟刚刚讲的天生丽质差不多意思。你要看到他的心境,那人与人就没有隔阂了。这两句话讲完,这个孩子他的心深深的信任着他的老师,接下来不管教什么他都学。但是假如我们跟孩子的心都那么远,你讲的道理再好,他也放不进心里,所以要有柔软的心去讲话。
接着老师告诉他:我们面对这个情况,你都是勇于承担错误,会掉下去是结果,我们一起把原因找到,我们下一次会做得更好。整个过程没有指责,只有什么?只有协助,只有帮助。当一个学生觉得老师时时、父母时时就是为了他好,那哪有可能会不受教的道理!甚至我们当领导也给下属这样的感受,那这个公司就跟家庭一样的氛围,一样的气氛。当然原因在哪里?这件事情做不好原因在哪里?原因在没有做到《弟子规》,一定答案就在《弟子规》里面,马上一找就出来了。答案是什么?为什么板擦会掉下去?「事勿忙,忙多错;执虚器,如执盈」,这些都是问题所在。你看都跟学生、跟孩子有共通语言,很快大家提起的都是这些智能、理智。
刚刚我们提到吴子恬的太太很贤德,赶快叫先生去把后母、弟弟接回来。一接回来,其实说实在的,他的后母跟弟弟做了那些事情,他们知不知道他们这么做是很不对的?其实人都有良心,他知道,可是为什么还这么干?虽有良心但他的欲望太厉害了,让他昧着良心干那些事。他心里也是觉得对不起,可是当下他们处境那么凄惨,这个孩子居然不计前嫌,还全心全意把他照顾起来。这个时候精诚所至,他们的良心就被唤醒了,这个弟弟马上受教,把赌博戒掉了,一家就和和乐乐。
他的太太最后生了三个儿子,三个儿子都考上进士。一个家要出一个进士就不得了,她生三个,三个都考上进士。诸位长辈朋友,是不是因为她父母比较聪明?不是,而是她孝悌,她有德行,自然她的家道就有。在座有没有姓吴的长辈朋友?口天吴都没有吗?回去查一查,你们有可能是吴子恬的后代。你看一个好的祖宗起来,那个家道一绵延下来就兴旺了。姓林的大部分是比干的后代,你们的祖宗是一代忠臣,连心脏都可以挖出来。夫子说,商朝有三个圣人,比干排第一。所以我们讲承先启后,用我们的德行启发后代子孙。从这个故事当中,我们知道孝悌很重要。
而有句俗话讲「天下无不是之父母」。这句话有没有道理?很有道理!这句话传了几千年,有它的深意。我们来思考一下,请问父母有没有过失?人非圣贤孰能无过!父母也不是圣贤,他怎么可能一生当中都没有任何过失。这句话不是说父母都没有过失,而是为人子女者绝对不会把父母的过失放在心上。天下无不是之父母,一分至孝只想着我如何让父母过好日子,我如何让父母的德行愈来愈好,养父母之身、养父母之心,还养父母的智能。更有远见的,就像我们昨天一位长辈上来分享,送父母到西方极乐世界,成就道德、成就学问,当生成佛,这是大孝。养父母身心、养父母生生世世的智能福分,要看得这么远。
这个时候都用真诚才能做得到,假如我们把父母的过失放在心上,那光是跟父母讲话的言语跟眼神都会让父母很不舒服。其实我们冷静来看看,当我们把朋友的过失放在心上的时候,你跟他讲话真不真诚?有时候边听,那个傲慢就出来了,那个脾气就上来了。你没有真诚怎么可能去利益别人?人生可以过得很单纯,纯是一颗利益父母的心,纯是一颗利益身旁所有有缘人的心,这个人生太简单、太轻松了。我们把父母、把别人的过失,统统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中,然后搞得在那里烦死了,那是太愚笨了,那就太糟蹋自己的本性。
而我们更明白的是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这句话要读到心里面去。读完了以后,你的人生完全不一样,看到每个人都挺可爱的,有没有?你相信了!但《三字经》,你看前面几句话,那太精辟了,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。他今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?他失教了。一个人为什么失教?他很可怜,他没有好的家庭、他没遇到好的老师。这个时候读懂了这句苟不教,性乃迁,对人觉得是不舍,对人是怜惜,对人是看不下去他继续堕落,不愿意一个本善的心最后变成这个下场,这个时候柔软就出来了,真诚就出来了。
而往往犯错的人遇到这种心境的人,他会突然觉得你跟一般人都不一样,我在你的面前觉得有点尊严,这个时候他的善就会被我们引发。我记得那时候去带班,有些同事过来:你这个新班的学生很不好,牛牵到北京还是牛。这样的老师造罪业,新班的老师都还没有教他,你就让他落印象,就嫌弃那个孩子。你愈看他这个不好,愈看这个学生都感觉到了,这老师根本不信任我,那算了,他说我坏,我就坏给他看。所以人要相信别人。
为什么谈道德不要谈是非?我们去否定别人,那都是是非,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。说仁义不说利害。当时候我们不会去嫌弃任何一个学生,甚至有一个学生犯了很大的过失,骗我他们家多可怜,讲到我皮包都拿出来要给他钱,结果其实他们家根本都没这种事,他都是拿着去打网吧。还给我编了一堆他多可怜,都省吃俭用给他弟弟吃,骗了我,给我绕了一大圈,最后居然在网吧店被我抓到,他当场什么叫脸绿了,就是那个样子。可是他骗我们没关系,我们还是那颗要利益他的心,心平气和把他带回家,才了解到他也是跟后母关系不是很好。慢慢引导孩子,你到底希望你家庭以后是什么样子?孩子也大了,跟我也差不了几公分,我们就这样循循善诱。他真的体会到老师对他好,常常一大早来在我的书桌旁边绕半圈,跳一跳:老师,今天有什么事我帮得上忙?你看真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,苟不教,性乃迁」。
我们从内心感悟这些道理,这个时候天下无不是之父母,纯是一颗爱父母的心、成就父母的心。你看大舜给我们做榜样,真的完全不见父母的过失,吃不吃亏?一点都不吃亏,还能够有几千万的后代子孙。假如那个时候大舜跟父母计较,翻脸了,现在姓陈的人就不在了,严不严重?严重,都不是小事,不要意气用事。我们讲到举一要反多少?一切,所以不是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而已,「天下无不是之兄弟」,你看刚刚那个吴子恬的故事,他家道就马上兴旺起来了。再来天下无不是之?你们就想到这两件而已吗?你们的太太在掉眼泪了,你们的先生在掉眼泪了,天下无不是之太太、不是之夫君。都是这么殊胜的缘,让它圆满,一定做得到,用这分诚心。天下无不是之领导、无不是之下属,都想着如何去帮助他就对了。
继续这样推演下去,天下没有一个人是错的,只有可怜人,没有做错的人。这个时候你真的是仁者无敌,这个时候纯是一颗泰和之气,你将成为你生命当中所有遇到的人的贵人,都会被你这颗善心,被你这颗真诚给感动。其实《中庸》也好、《大学》也好,这几本重要的经典,它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,真诚。让我们用这个至诚的心、让我们用孝悌的心,不只对待自己的家人,还延伸到对一切的亲朋好友,对我们底下的这些下属干部。我们相信只要有这样的心境,家庭、企业一定是愈来愈兴旺。而这个孝悌也要延伸到对我们所有民族同胞,以至于孝悌要延伸到对我们大地母亲的孝心,对我们这个万物,这都是天性。 |